在九零年代的国内,拥有一部BB机(即传呼机)不仅是通讯的便利,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当时,谁要是手里有个BB机,毫无疑问,这人就是大老板。这种通讯装备虽看似简单,但实际上比当时流行的大哥大更实用,甚至被认为比如今的智能手机更尊贵。BB机的存在,不仅是一种工具,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。

1.png

1983年,BB机首次在中国市场亮相,立即引发了一波购买热潮。那个时候,一天的饭钱可能不到五块钱,但一台传呼机却能卖到高达两千元。这个天价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遥不可及,只有富裕阶层才能负担得起。

使用BB机也并非毫无成本。每月需要支付高达五十块钱的租金,而接收信息还需要额外付费。尽管如此,BB机仍然风靡一时,被视为一种稀罕之物,人们对它的渴望和追求从未减少。
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BB机的光辉逐渐黯淡。小灵通、按键手机和翻盖手机的出现,使得BB机的市场地位不断下滑,最终沦为历史的过客。即便制作坚固,便携性高,没有了其本来的通信功能,BB机也只能成为一件纯粹的收藏品。

在今天,BB机虽然已经无法使用,但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过去的通讯技术,更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和时代的见证。这种“千金不换”的回忆和青春,对于曾经的拥有者来说,依然拥有无法估量的情感价值。虽然在物质价值上它可能已不再昂贵,但在心灵层面上,BB机仍然是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。